薛晓卿: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交互与综合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与构建

  11月10日-12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第二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在武汉经开区举办。本届供应链大会以“踔厉奋发,攻坚克难——打造安全、韧性、绿色汽车供应链”为主题,设置了“1场战略峰会、1场大会论坛、9场主题论坛”共11场会议,围绕供应链安全与布局、新型汽车供应链打造、传统供应链升级、全球化发展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寻找构建世界一流汽车供应链的对策、方法和路径。其中,在11月11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四:试验检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助力汽车产品高质量发展”上,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瞻事业部总监薛晓卿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大家下午好,讲之前我说三个点,第一非常荣幸受到邀请可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感谢大家可以坚持到现在,一下午信息量也非常大,大家也比较辛苦。我的PPT可能少准备了一个东西,就是对公司的介绍。第三个,我保证6点之前结束这个发言,不耽误大家周末晚上的时间。
  开始我的PPT,背景我就不展开说了,确实前面各位专家都说了很多关于背景的东西,今天整个大会的背景是产业链、供应链,讲的是大家怎么去融合,从我们关注的点,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量产,量产在我的理解来看,更多的不光是技术本身的突破,更多的是一种通过形式化证明的方式,能证明我的企业以及产品的能力确确实实能满足无论是主管部门的要求无论是消费者的要求,确实是一个形式证明的过程。
  在整个大背景下,我刚才提到这个数据,这个数据确实是在的整个汽车行业发展里面,现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从法规,我们国家从整个大的组织架构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这样一件事情,整个汽车行业数据很多,之前已经在应用了,无论是我们在消费者这个领域里面我们做用户画像,我们现在也在做一些跟行为的分析跟维修跟事故的分析,其实现在我们数据驱动,在算法里面,其实已经在用这样一个数据了。
  但实际上数据应该是能发挥更大的价值,所以我们国家从政策层面也一直在推进数据,关于跟数据的平台,怎么把平台建好怎么把数据用好,国家也在支持这个事情。实际上从我们研究以及服务客户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包括刚才我们说的标准规范,没有标准规范就证明很多东西不一致,不一致带给企业来说就会增加很多成本,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标准规范来解决这样一致性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第二个是数据安全的问题,这在我们国家也是比较突出,包括对个人信息、重要的数据、地理信息一定要相应的管控。第三个是平台,这个很典型,国内因为早期示范区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地方都在建自己的平台,最终这个平台也没有办法做到一个很好的协同,最后其实各是各的,最后是一个应用,这是摆在行业面前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有了一部分的数据,这部分数据到底能不能发挥作用,如果这部分数据发挥不了作用,谁来提出我们下一步还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整个应用,怎么去把它更好的应用。
  我们也是基于一个工信部委托的项目,我们在里面也是承担了一部分工作,做了这样的研究,开展了具体平台的开发包括数据的上传包括一部分应用,我们也是基于这样一个项目,给各位汇报一下我们做的工作,这个工作里面应该是三个部分,第一是标准法规,第二是整个平台的建设,第三是相应的应用。
  我们借着这个项目发了两个我们工作组内部的规范,一个是分级分类一个是数据采集,分级分类,因为我们这个项目是2020年,做的时候当时还没有特别明确的东西,所以我们是希望借着我们这个项目给行业做数据的应用或者数据的采集,给分类以及后续的分级提出一个建议,我们研究的内容也在现在制定的两项跟数据相关的国标里面也有体现也在应用。
  这里面关于分类我们考虑两方面,一方面是从采集的角度,另一方面从上传的角度,采集的角度,可能分比如我运行的数据,包括车辆感知的数据包括决策的数据,根据车辆本身产生的来源,会考虑这样一个分类的方法,还有一个分类的方法在后面,这是分级的方法。因为之前对于数据安全或者网络安全,更多考虑的是在数据或者信息一旦泄露或者是被窃取之后,对于大安全的影响就是国家安全或者公众利益。
  我们在这个项目里面考虑另外一个层面,对于企业本身,对于个人,它这个数据一旦泄露会不会有影响,虽然这个数据可能对大的安全没有影响,但是对于我企业本身的竞争力、知识产权包括产品的研发,对于我个人的影响,它其实也是会造成问题的,所以我们在整个分类的研究里面,也是体现了大安全和企业个人安全相关的内容,从它对于这样的利益或者权益的影响不同的等级,我们给出了这样分级的方法,这个分级的方法,后面也希望能指导企业,把这样一个分级的原则和后面我们企业实际上产生过程中,尤其是跟自驾开发、运营、售后、报废相关的运用起来,指导企业应用这样的规范。
  这是另外一个分类方法,开发过程中我们也是跟企业对接数据上传的动作,根据这个上传我们又分成了比如静态的信息,静态的信息可以通过一次性备案或者一次性传输的方式给我们发过来,第二就是有周期性的数据,这个数据可能是实时在产生的,需要通过一定的周期传上来,周期性的数据又分为高频和低频的,我们对于应用过程中重要的数据需要通过比较高的频率传上来,如果是一般的数据,通过一个比较低的频率传上来,最后还有一个事件性的数据,这个数据不是实时产生,只有在特定的触发条件才产生,比如碰撞、故障比如软件升级或者自动驾驶系统的切换,这样会产生事件性的数据,事件性的数据可能又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或者机制上传到平台里面。
  刚才说的是我们对于数据的分级分类的一个研究,第二对于这个平台本身,我们最终基于这个项目设计了一个三层的架构,从国家到属地到企业,数据可以从企业到属地平台,从属地平台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给国家平台传过去,当时考虑中间有属地平台这一层也是两个原因,第一我们分析未来智驾的数据会非常多,所以如果全部的数据都传到国家平台,对于国家平台本身数据中心的要求会比较高,所以利用属地平台能够分散一部分算力、存储的要求。第二个现在包括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在做示范区,这个示范区本身也做数据的收集包括数据的应用,硬是希望能与现在大家在做的道路测试、数据的应用能衔接起来,所以建了这么一个三级的架构。我们这里面也留了很多接口,比如从车端直接到属地端甚至直接到国家端这样的接口也预留了。这是我们技术实现的一个架构,也是用了目前行业里面在大数据平台开发相关的技术,包括消息队列,能满足海量终端数据的接入,包括我们有两层不同的数据库,我们有基础的数据库以及上面支持应用的数据库。
  这个实际上是我们目前已经开发完成的一个平台,我们目前也是在跟几家我们合作伙伴包括刚才也有几个检测机构在沟通从属地落实的工作,我们在这里面几个层面的应用,第一个就是基础的数据分析,这个数据分析既可以支持现行我们在做的道路测试跟示范应用的工作,比如说你这个道路测试的申请包括测试的批准包括上路之后的监管,我们都能实现去监控。第二,未来给这些量产车,量产车可能有一些新的需求,包括有一些新的分析,我们也能支持到做基础的统计类的分析。
  第二个也是我们希望在这个平台里面做的,我们现在做了一部分,但确实是一个难题,我们也希望跟行业里面共同研究,所谓的用模型和数据,来确确实实解决企业自己现在已有的问题,这是我们当初设计的,这个我们现在也在做,基于海量的数据进来以后,未来能不能给企业在自动驾驶算法的设计包括一些传感器故障的判断、失效的判断,能不能给出一些建议,最起码能够做一些平行的实时的分析,如果能做预测类的,那肯定是更好了,所以这个其实是需要中国行业来去做的,也是我们现在比较发愁的一个点,就像刚才说的,我们可能找的一些算法公司或者他们做的算法,他们需要先有数据,现在企业又说你到底要哪些数据,大家在这些方面比较难掰扯清楚,所以比较难推进这个事情。
  第三个就是我们基于一个区块链,也能保证上面这些数据,不能够被篡改,也是为了后续的安全,这里面有两个考量,一个考量是说,如果这个平台未来要作为取证的依据,如果要作为取证的依据,我们的考虑优先还是以企业自己的数据为主,如果一旦发生事故,我们要看当时的数据,我们优先开始看企业自己的,但是看企业自己的之前,因为我们这个平台里面其实做了数据备份的,我们会校验你这个数据是不是被船该,如果没有被篡改,确确实实可以用这个企业的数据,如果说你的数据有可能被篡改了,我的平台还备份了你当时的原始数据,我还可以用这个数据去做相应数据的回顾或者去追溯,所以我们是考虑了这样的一个,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保证了这个数据本身的安全和可靠。
  这个实际上是我们后期的一个拓展,这个就是刚才我说的,我们公司除了这个平台之外,我们在测试领域也做了很多工作,这个是我们基于平台,我们原本做了很多工具,比如刚刚说的场景仿真的工具、安全分析的工具、空间优化的工具,我们做了很多独立的工具,我们现在基于我们的平台,可以把整个工具去做一个集成,首先是能够实现测试领域的闭环,就是我们从算法的安全分析,到我的场景的生成,到我的测试的执行,到整个结果的评价,能够给企业提供反馈和建议,这个其实是我们现在测试的闭环,实际上我们还在做一个更大的数据闭环,就是基于我前面的数据采集,到实车数据场景的转化,加上安全的分析,到测试,测试完之后给算法去提供改进的策略,是一个大的数据闭环的概念。
  这个是我们后期基于这个项目,我们在平台方面的一些拓展,一方面也是希望支持主管部门,包括软件升级,包括按照今天的主题,我们其实有另外一个项目做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监测平台,它也是基于我们定义的第一是一个产业链的模型,比如说根据智驾,根据新能源,它有哪些供应商有有哪些整车企业,我们会去判断这个产业链上,我们在国内有哪些短板,上次听很多大佬讲的时候,我们产业链有哪些短板需要去补链的,第二个就是我们在供应链上,我们可能有生产、运输、销售也有使用的供应链模型,它在一定的影响之下会不会产生断供,我们其实也做了这样的平台,但是今天因为我们是测试跟试验,就没有展开讲这个。
  后面是我们企业和客户的服务中,可以帮助企业做OTA的升级,去做数字身份以及安全验证的平台,包括整个基于测试或者是基于数据驱动研发云仿真的平台。
  最后也是总结一下,我们还会做几个事情,第一我们这个平台本身还在迭代还在升级,也是希望在后续很多事情里面,能够发挥这个平台作为一个信息化的手段,去发挥它的作用。第二,平台本身我们也是希望跟现在的一些机构一些属地包括一些企业,我们会做技术上的联调,因为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刚才我们的规范,我们预期有一些高频的数据希望通过10HZ的频率传上来,但是很多企业给我们反馈说,无论是平台或者是目前这些T-BOX有可能都支持不了,所以我们从技术层面还是可以做很多研究的。
  最后是应用方面,我们基于大量的数据,到底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给车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零部件的供应商包括给我们的属地、检测机构能够带来什么样真正的收益,我们也是希望能跟行业里面开展这样的研究。
  好,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报道 日程 顶部